GTOw公布了一本1293页的GTO书籍,我计划和所有的初学者分享
这是一段对Maria Konnikova的采访,内容十分丰富,我会按主题逐一分析。 主要讨论了以下几个方面: 情绪管理和倾斜(Tilt)控制 Maria分享了她如何管理扑克中的情绪状态: 她建立了一个Excel表格来追踪自己的倾斜触发点 记录每次倾斜的情况、反应,并思考下次遇到类似情况该如何应对 即使作为心理学家,她也需要专业的心态教练(Jared Tendler)来帮助 理论与实践的平衡 她强调: 扑克需要理论与实践的平衡 单纯研究理论无法成为优秀牌手 她会定期去新泽西打在线扑克积累实战经验 现场扑克vs在线扑克 Maria提到: 很多优秀的在线选手在转战现场时会遇到困难 现场扑克需要处理更多的人际互动和情绪因素 需要平衡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 心理学背景对扑克的帮助 她认为其心理学背景对扑克有两方面帮助: 对认知心理学和决策理论的理解 能够准确识别和描述所遇到的心理状态
筹码深度理论与策略调整 一、筹码深度的基本概念 SPR(筹码底池比)的重要性 SPR是衡量策略的关键指标 SPR = 剩余筹码/底池大小 SPR影响手牌评估、下注范围极化程度和最优下注尺度 关键术语解释 坚果潜力:完成听牌后的手牌强度 原始权益:若所有玩家都check到底时的手牌强度 隐含赔率:在后续街数通过压中听牌获得的潜在价值 二、SPR如何影响策略 原始权益与SPR的关系 低SPR时原始权益更重要,任何成牌都可能直接投入 高SPR时原始权益重要性下降,单纯的顶对可能成为问题 All-in范
《诈唬抓捕的机制解析》 一、诈唬抓捕的基本概念 诈唬抓捕是一门需要: 深入理解对手倾向 扎实的读牌能力 钢铁般的意志力 二、诈唬抓捕的思考过程 评估自己的牌力范围 确认手牌强度 判断是否具备诈唬抓捕的条件 确定是否为慢玩的牌力 识别双方的牌力范围 分析整个牌局发展过程中的范围 理解双方从开始到结束的牌力构成 评估自己的手牌在范围中的位置 阻挡牌分析 是否阻挡对手的强牌组合 是否阻挡对手的弱牌组合 阻挡牌如何影响叫注频率 三、实战案例分析 具体展示了一手拿着AQ off位的实战案例: 翻牌前: CO位置开局AQ off 小盲位三bet 翻牌: 公共牌8-6-2 小盲check,英雄check back 转牌: 公共牌成对 小盲下大注 英雄选择跟注 河牌: 小盲all in 英雄需要做出艰难决定 四、决策考量要点 价值区间分析 对手可能的强牌:AA,KK,QQ,JJ等 对手可能的诈唬牌:K高牌,Q高牌等 阻挡牌效应 AQ阻挡了AA和QQ的组合 对诈唬牌范围的影响较小 MDF(最小防守频率)考量 需要保持适当的跟注频率 在整体策略中的定位
《德州扑克中C-bet下注尺度的机制与原理》 一、下注尺度的基本影响因素 坚果优势(Nut Advantage) 表示在牌力范围顶端的优势 对手主要持有诈唬捕捉手牌 是决定下注尺度的最主要因素 范围优势(Range Advantage) 表示整体牌力范围的优势 决定下注频率而非尺度大小 是次要影响因素 SPR(底池与筹码比) 影响双方的All-in范围 对下注尺度有着重要影响 二、下注尺度的基本原理 干燥牌面(Dry Board) 通常使用小注尺度 因弃牌价值较低 顶对没有太多保护需求 湿润牌面(Wet Board) 中等尺度最为常见 需要保护强牌 但过度湿润又需降低尺度 极湿牌面 双方都有较多顶级牌力 不宜使用过大下注尺度 容易被反击利用 三、特殊牌面分析 对子牌面 一般使用较小尺度 因双方都有三条的可能 不宜过分激进 同花牌面 需谨慎使用大尺度 双方都有同花可能 大尺度容易被反制 实战应用时,需要综合考虑: 对手的牌力范围 自己的牌力结构 位置和底池大小 各种组合的频率 这些因素共同决定了合适的下注尺度选择。专业玩家需要透彻理解这些原理,才能在实战中做出最优决策
弃牌权益的定义与本质 弃牌权益不仅仅是对手弃牌的频率 需要考虑通过让对手弃牌能获得什么实际价值 要比较下注/加注与过牌/跟注的动机 弃牌权益的三个关键影响因素 对手咋呼牌的强度 对手弃牌范围的权益 对手范围的极化程度 弃牌权益的策略应用 对手咋呼牌较强时: 减少跟注频率 增加加注频率 可以使用更大尺寸下注 对手咋呼牌较弱时: 增加跟注频率 减少加注频率 使用较小尺寸下注 在持续下注中的应用 在中低面值的公共牌(如JT): 使用更大尺寸下注 因为可以让对手手里的高张弃牌 对手的弃牌范围有较高权益 在高面值的公共牌(如AK): 使用较小尺寸下注 因为对手弃牌范围权益较低
总结一下这次关于Donk(主动下注)策略的研讨会重点: Donk下注的主要动机: 否定对手权益:通过下注使对手失去免费realise权益的机会 实现自身权益:在我们有权益优势的牌面主动建立底池 阻止对手控制底池:特别是在河牌圈,防止对手通过过牌来规避风险 从我们的权益或优势中提取价值 何时选择Donk策略: 在低连牌面上,当我们有范围优势时 在公共牌配对的转牌圈,特别是当翻牌圈对手大下注而我们跟注的情况 在3bet底池中,当转牌对我们有利时 在河牌圈,当我们需要阻止对手控制底池时 构建Donk下注范围时的考虑因素: 分析哪些手牌最频繁/最不频繁donk 了解手牌特征为什么适合donk 评估对手范围在不同圈数的变化 考虑下注尺寸与目标的匹配 实践建议: donk下注频率不必完全遵循GTO解 关注对手如何应对donk策略并做出调整 认真研究自己的donk策略范围 在实战中灵活运用,但要基于合理的策略原则
为您解析这个关于ICM策略的重要内容,主要分为5个核心要点: 理解风险溢价 定义:在底池赔率基础上需要增加的额外权益 影响因素: 筹码量对比(与对手和整个赛事) 比赛阶段(泡沫圈、决赛桌等) 参赛人数 奖金结构 根据筹码量调整策略 大筹码:在比赛早期就要开始考虑ICM调整 中筹码:需要平衡风险和机会 短筹码:可以更激进地打牌,因为风险溢价较低 提前开始ICM调整 建议在剩余50%选手时就开始考虑ICM 筹码越多,越要早些调整 要根据位置和对手筹码情况灵活调整 避免平跟 接近泡沫圈时减少平跟频率 将策略转向3bet或弃牌 使用更多阻断牌组合而不是可玩性强的牌 正确防守大盲 决赛桌需要显著减少防守频率 根据比赛阶段调整3bet范围 考虑风险溢价调整全下范围
关于PKO锦标赛的重要策略讲解: 五个核心策略要点: 避免过分重视赏金 大多数玩家会过分重视赏金价值 要保持接近标准GTO范围 不要为赏金过分冒险,特别是被覆盖时 根据筹码量调整范围 作为筹码领先者可以打更宽的范围 被覆盖时需要更谨慎,特别是在锦标赛后期 短筹码时要相对保守 计算赏金力量(Bounty Power) 使用特定公式将赏金价值转换为锦标赛筹码 随着比赛进程,每个赏金的相对价值会下降 需要平衡赏金价值和ICM考量 合理使用混合策略 不要机械地全下隔离 使用混合策略(全下/3bet/跟注)获得最大价值 根据具体场景和对手调整策略 短筹码时的非全下策略 考虑使用非全下尺寸而不是直接全下 可以降低被中等筹码跟注的风险 利用偷盲弃牌权益获得单挑机会
关于ICM如何影响大盲防守的重要教学内容: 核心要点: ICM对被动行动的影响 降低了翻牌前跟注的价值 减少了隐含赔率 影响河牌圈抓咋呼的能力 筹码深度和风险溢价的关系 被覆盖时:需要更紧的防守范围 覆盖对手时:可以相对宽松,但仍比筹码EV紧 对称筹码:主要看泡沫因子 防守范围的演变 筹码EV时:最宽松的防守范围 50%剩余玩家:开始收紧,尤其是杂色牌 37%剩余玩家:进一步收紧 25%剩余玩家:最紧的防守范围 3bet策略调整 非全下3bet变得更加极化 全下3bet更注重阻断牌价值 某些情况下可能完全没有全下范围 实战建议 优先弃掉筹码EV跟注范围底部的牌 根据泡沫因子调整防守宽度 注意对手筹码量对策略的影响
个关于微筹码打法的重要教学内容: 核心策略要点: 弃牌权益的评估 7BB筹码时仍有约75%的弃牌权益 5BB时弃牌权益降至约60% 3BB时基本失去弃牌权益,需要改变策略 位置对策略的影响 非盲注位置:需要考虑后位玩家的隔离压力 小盲位:可以利用大盲位的3bet压力 大盲位:可以极其宽松地防守,几乎所有牌都可以跟注 翻牌后策略调整 不要过分害怕多人底池 利用翻牌圈check-fold的机会 有时可以通过转牌圈全下获得弃牌权益 筹码深度不同的应对 7BB:可以用连张同花等投机牌全下 5BB:更倾向于用高牌价值全下 3BB:主要考虑showdown value 实战建议 不要机械地认为短筹码必须全下 善于利用后位玩家的压力 在大盲位要保持灵活的防守策略